一巴里島中文化牆上描繪的刺馬現場。 張可 攝
  當年總督府衙今天住商不動產已是操場。
  1870年8月22日上午10點半,位於今天市第一中學的兩江總督府,結束校閱的總督馬新貽剛剛走進轅門。不知何處,突然衝出一人,拔出匕首,刺向這位封疆大吏。事發後竹北買房刺客張汶祥束手就擒,翌日馬新貽不治身亡。然而審理歷時8個月,期間張之洞兄長張之萬先審未果,曾國藩赴寧再審亦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。因為撲朔迷離,“刺馬案”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。
  案情:
  總督融資被刺原因一直不明
  當時,這個突然閃出的人,邊口呼冤枉,邊跑向馬新貽,一眾隨行人員還沒反應過來,此找房子人忽然拔出匕首,刺入馬新貽的右肋,馬便被刺中倒地。離奇的是,此人並未立馬逃走,還在原地大聲高喊:“刺客是我張汶祥!”這才被反應過來的官兵們當場緝拿。
  馬新貽在第二天因傷重身亡,而在當時,馬不僅是兩江總督,同時還官兼通商大臣,可謂身居要職,正是其官位做得最如日中天的時候。而堂堂兩江總督竟然在總督府被刺身亡,在當時可謂震驚全國,朝野上下對此都議論紛紛,連慈禧太后接到奏報後都吃驚地表示:“馬新貽此事豈不甚奇?”而這名叫張汶祥的男子為何“刺馬”?清廷最後經審理給出的答案卻是“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”,後判張汶祥凌遲處死,並於馬新貽柩前被剖腹挖心,以祭奠馬新貽。
  如今:
  總督府衙已成一中校園
  在同治四年至九年間,兩江總督署被設在府西街一帶,今天南京一中校園占其中一部分。而當年馬新貽閱兵的場地就是現在一中的操場舊址,也是“刺馬”案的發生地。一中校址多次見證了歷史交替的一幕幕,除了兩江總督署,周瑜都督府和太平天國忠王府都曾設在此地。
  現在校園內建立了一面浮雕歷史文化牆,高3米、長10米,上面用黑底白線的刻法展現了這裡曾經發生過的著名歷史事件。其中就有“刺馬案”的情節,圖中刻畫了張汶祥刺殺馬新貽的一瞬間,他抓著身穿官袍的馬新貽的領子,高舉匕首向其刺去……
  “刺馬”案發生後,由曾國藩第三次擔任兩江總督一職,同時他也把兩江總督署遷回了漢府街原址(今總統府所在地)。鬥轉星移,當時殺氣騰騰的閱兵場在多年後卻已然是一個教書育人的校園了。
  許多人或許沒有想到,南京的馬台街就是因馬新貽而得的名。據《清史稿》等史料記載,馬新貽在南京任兩江總督的時候就在這裡居住,而據說他在任時其實是一個很能幹的官員,老百姓對他的評價也高,所以其死後南京的民眾為紀念他,以總督的通稱“制台”再結合他的宅邸“馬府”為名,將這裡稱作馬台街。實習生 彭程
 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
  還有兩位屬馬的名人
  在南京留有足跡
  1、洪仁玕 (生於壬午年)
  曾圍魏救趙解天京之圍
  洪仁玕生於1822年(壬午年),廣東花縣人,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,曾在香港居住多年。後來,他離港前往天京(今南京)投奔洪秀全。他到達天京時,正值清欽差大臣和春的江南大營以長牆深濠圍困天京,形勢危殆。從未接觸過軍事的洪仁玕卻採用“圍魏救趙”一計,讓忠王李秀成率其手下分攻杭州、湖州,江南大營果然分兵回救,天京之圍頓解。
  洪仁玕受天王重用,寫了一部《資政新篇》,修訂天國曆法、改革考試制度、辦理外交事宜等方面均有涉及。隨後他進呈天王,主張接受西方文明,走西方強國富民之路,經天王批准刊行。同治三年(1864年)七月十九日,天京陷落,洪仁玕出逃後被俘,隨後在南昌被殺。
  2、鄧中夏 (生於甲午年)
  39歲時在雨花台就義
  鄧中夏出生於1894年(甲午年),字仲澥,又名鄧康,湖南省宜章縣人。鄧中夏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,也是工人運動領袖。1920年,他在北京一家鐵路工廠辦了勞動補習學校,中共開展的現代職工運動就從這裡開始。1925年,為響應“五卅運動”的號召,他組織和領導了省港大罷工,歷時1年零4個月,是世界工運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。
  1933年5月15日,時任全國互濟總會主任兼黨團書記的鄧中夏,在上海被法租界巡捕逮捕。後因叛徒供出鄧中夏身份,國民黨中央黨部立即收買了法租界巡捕房,鄧中夏被引渡解往南京。1933年9月21日黎明,鄧中夏被解押到雨花台執行槍決,英勇就義,年僅39歲。  (原標題:清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南京被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c11ecouf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